科技支撑柠檬产业,丰收在望,种植户喜上眉梢
德宏州委书记赵金对州政协给州委、州政府上报的“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课题”报告充分肯定,称之为“难得的研究报告”。并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德宏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州级领导都挂钩一个产业,希望善于发现优势,善于发挥优势,善于谋求发展;希望脚踏实地,潜心研究,抓住重点项目一个个来突破,来发展壮大。像柠檬这样的产业,资源天下难求。要按照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出大实招把柠檬产业发展上去。
德宏州政协主席龚敬政表示,不把柠檬抓上去,我们有三个“对不起”:对不起各级领导的关心,因为领导的关心给了我们太多的力量和鼓舞;对不起德宏资源禀赋,因为德宏资源独一无二;对不起父老乡亲,因为柠檬,他们已经交了太多学费。
省委书记白恩培(中)听取柠檬产品深加工汇报
科技让柠檬种植户得到实惠
盛夏7月,记者一路奔波到达勐秀乡勐典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半钟光景,阳光依旧很强烈,熏人的热浪袭来,感觉每个毛孔都在冒汗。在这里种植柠檬的李永春说,瑞丽天黑得晚亮得早,夏天晚上8点半以后天色才会暗下来。
来自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的李永春夫妇做木雕生意失败后,2004年经瑞丽市一位友人介绍,抛家别子来到勐典村,花7万元承包了20亩甘蔗地改种柠檬,承包期限13年。最初每亩种植柠檬58株,后根据情况扩大到110株(种苗全部由当地政府免费提供),头两年因为技术欠缺,管理不到位、不规范,亏了不少钱,一度让他们夫妇俩心灰意冷。驻扎在当地的云南省农科院红瑞柠檬研究所、红瑞公司得知情况后,及时派出科技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亲自教授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他们夫妇俩排忧解难,并在日后将其列为研究所、红瑞公司的重点帮扶对象,技术员每月至少去四五次,现场进行帮助指导。从2006年开始,夫妇俩种植的20亩柠檬彻底摆脱低迷状态,产生了巨大效益。抛除总计2.2万元左右的肥料、药水成本投入,每年纯收入增加到去年的15万元,今年可以达到16万元。随着柠檬树的长大,产量、品质提升,价格增加,收入也在逐年增长,是当地村民种植甘蔗收入的七八倍甚至更多,比较效益十分显著。“以前因为不懂技术、亏本,急得睡不着觉,现在开心舒畅,觉得什么都那么美好”。李永春朴实的话语引起在场的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如今距离承包期满还有6年时间,按照目前的效益推算,往后的6年李永春至少可以赚100万元以上。他说,到时他将与对方协商延长承包期限,如果谈不拢,就将柠檬留给人家,也算是一种成功的见证。
在距李永春夫妇柠檬园地不远的地方,张志军等当地3户村民种植了100亩左右柠檬。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柠檬属鲜食品种,果子水分多,不用套袋。张志军介绍,他们3户种植的柠檬已经有3年了,今年挂果的柠檬面积有50亩,产量在40吨左右,每吨价格5000元,除去成本,会有一些效益。他说,丰收在望的柠檬果鼓舞了大家种植柠檬的积极性,决定在今明两年再发展柠檬40亩。
陪同记者采访的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红瑞柠檬研究所副所长张龙介绍,张志军等3户村民种植的柠檬纳入了该所的重点帮扶对象,其目的是让当地那些想种柠檬、至今仍然在犹豫的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后及早打消顾虑,积极发展柠檬种植,增加收入,改变生产生活面貌。
张龙说,农民很实际,不见效益,说什么人家也不相信。看着效益好了,他就干。“我们就是要做出样板来,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提到重点帮扶的内涵,张龙介绍,就是在技术上,包括种苗、定植、滴灌技术、重点监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严格要求开展。张龙说,科学滴灌的结果使得施水、液态肥、注药灌溉等很均匀,虽然一次性成本投入相对高一点,但由于能持续使用,从长远看,减少了人工管理成本和投入成本,尤其在冬春季节,效果更加明显。
张龙介绍,该所和红瑞柠檬公司重点帮扶的勐秀乡芒冒村,柠檬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此外还有位于缅甸境内的四五十亩。从目前情况看,发展势头很好,综合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经济的发展。
“仅在勐秀乡,由红瑞柠檬研究所、红瑞柠檬公司重点帮扶,按标准化、规范化进行统一管理指导的农户种植的柠檬面积就有4000多亩,按每亩产柠檬2吨、每吨5000元计算,合计8000多吨,4000多万元,这样的效益是其他种植业无法比拟的。”
张龙说,正常情况下,柠檬在第3年就进入丰产期,收回成本、获取效益的时间其实不长。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由研究所和红瑞柠檬公司取得专利的科学、先进、高效的滴灌技术将在柠檬种植户中全面进行推广,从而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好提质增效的问题。
事实上,勐秀乡的情况只是瑞丽柠檬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瑞丽户育乡是一个拉祜族傣族乡,如今农民种植柠檬的积极性很高。乡长周德银介绍,光是农民自己种植的柠檬,全乡已发展到两三千亩,部分面积已经初见成效,再过两三年,柠檬进入盛果期和丰产期后,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收益。
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省农科院红瑞柠檬研究所所长岳建强告诉记者,目前老百姓种植柠檬每亩投入3000元至5000元,亩产量一般情况下在1.5吨到3吨,平均在2吨到2.5吨,大面积的亩产值已经达到上万元,每亩收益在5000元以上,高于种甘蔗的收入。
瑞丽市市长刀晓瑞动情地说,过去是“酸溜溜的柠檬酸溜溜的脸”,现在是“香喷喷的柠檬映照着灿烂舒心的笑容”。
放开市场才能规模化发展
眼前美好的图景,脱胎于过去的辛酸。瑞丽市长刀晓瑞介绍,刚开始发展柠檬的时候,什么柠檬品种都种了,特别是瑞丽市政府所在地勐卯镇,种植规模非常大,但品种不对路,品质不符合要求。但是晚了,果树都已经到了丰果期了,加之当时鲜销的路子不是很通畅,老百姓觉得没有什么希望,迫不得已只得将印度大果改良,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改良过程中老百姓没有收入,最终伤心地将其砍掉,至今在瑞丽见不到一棵印度大果,让农民很受伤。政府与农民、企业与农民矛盾很深。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刀晓瑞认为,主要是双方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虽然政府原先出台了一个分等级的柠檬保护价,但没有执行,也执行不了,厂方认为果子的品质不好,对农户提出的价格无法接受,双方因此陷入僵持状态。一次,双方产生矛盾,对比双方坚持的价格,刀晓瑞算了一下,差额总计在5万多元,为了缓和矛盾,她当场决定,这笔钱由政府补贴给农户,于是,厂方连夜收购。
刀晓瑞介绍,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户达成了共识,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先放开市场,放开收购价格;“其次,企业有自己的示范基地,先做给大家瞧瞧,什么样的柠檬品质最好?标准是什么?而此前政府出台的措施是一个柠檬都不允许卖出去。但农户考虑的是哪里价高卖给哪里,于是出现了农户半夜三更骑着摩托车到处卖柠檬,我们开着车半夜三更去追柠檬”情况。
她说,自从企业采纳了政府提出的意见后,几年来,农户就没来找政府了,因为柠檬鲜果的价格卖得较好,同时通过磨合沟通,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农户的种植技术也越来越提高了。企业腾出时间精力专心搞基地建设。
刀晓瑞认为,企业搞新生事物,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来正确解决问题。比如,企业与科研部门联姻,成立柠檬研究所就做得非常好,它的成立,开始了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柠檬产业之路。
情牵柠檬产业发展
云南鸿宇集团董事长马正述介绍,13年前,柠檬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德宏州委州政府及瑞丽市的发展要求进驻德宏,当时明确政府和农户搞种植,企业负责加工厂建设。“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朝阳产业,德宏州和瑞丽非常适合种植柠檬,因此大着胆子进去,全力以赴搞建设,结果投入一亿多的钱不说,还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致使加工厂建起来以后就没有多少柠檬鲜果可供生产加工。”
一直以来,德宏州的柠檬产业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神经。从中央领导到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以及德宏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和关心,吴邦国、回良玉、白恩培、秦光荣等领导先后到企业调研参观,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令所有从事柠檬产业开拓发展的人备受感动和鼓舞。
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对柠檬产业发展更是倍加关爱,十分关心和支持,先后6次到德宏州和瑞丽市进行视察调研,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柠檬产业做强做大,做成德宏州和云南的特色优势品牌。王学仁主席亲自与省农科院联系,要求省农科院发挥优势,派出专家,为柠檬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随后成立的柠檬研究所就是以省农科院的植物学专家为骨干搭建的产学研科技服务平台。同时,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也将柠檬产业作为重点项目扶持发展。
今年5月,在瑞丽考察柠檬产业发展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提出,瑞丽市政协、德宏州政协、省政协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要共同来打造这个项目。
就在今年7月14日,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到瑞丽调研柠檬产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当得知种植柠檬给农户带来不少实惠,村容村貌因之得到改观时,李纪恒副书记舒心地笑了。
今年7月27日,德宏州委书记赵金在一份关于请求解决“亚洲柠檬之都”——中国(瑞丽)现代柠檬产业园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紧急报件上批示,要求对柠檬产业抓紧研究,积极推进。并点名由德宏州政协主要领导直接协调论证,解决园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云南鸿宇集团董事长马正述介绍,该产业园项目根据德宏州、瑞丽市两级党委政府发展柠檬产业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云南建设桥头堡、瑞丽边境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规划,由红瑞柠檬公司、省农科院红瑞柠檬研究所和户育乡政府共同合作开发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人民币,规划面积26000亩,涵盖柠檬标准化种植基地、柠檬深加工园区、特色柠檬旅游小镇建设以及特色新农村示范村等。
马正述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的目标是将柠檬产业打造成特色支柱产业;通过特色产业支撑起一方经济发展,避免将通道变成“过道”,从而留住政府和老百姓都需要的东西。
他介绍说,建设现代柠檬产业园,将产业发展与商业加工、物流连在一起,与旅游业、环境文化相结合,主打生态旅游这块牌子,依据原有的生态环境来进行规划布局,园区突出新能源利用,所有项目的核心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复合型经济,整个园区是生态型的,并且能够充分体现东南亚文化创意,在保持自然生态的同时,使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生态德宏,养生天堂”的理念是一致的。
据德宏州政协主席龚敬政介绍,“亚洲柠檬之都” ——中国(瑞丽)现代柠檬产业园项目,是州政协从2009年以来,在对德宏州柠檬产业发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规划目标,得到了德宏州、瑞丽市两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州市两级政府的相关会议纪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要求。目前,产业园项目已经与几个国际性知名公司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德宏柠檬产业发展的内涵。
龚敬政说,柠檬产业一直是省政协和德宏州政协重点关注的项目。省政协主席王学仁等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德宏州、瑞丽市进行视察调研,帮助指导工作。
龚敬政兴奋地说,2009年他亲自主持开展的柠檬特色产业调研成果让他“很有成就感”,上报州委州政府后评价很高,相关调研建议成了党委政府的决策依据,直接促成了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德宏州柠檬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一指导全州柠檬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政协人才库知识库和智囊团的优势,为了这个报告调研组跑遍了大江南北,费尽心血!
在这份“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课题”报告上,州委书记赵金作出了认真、详细的批示。此次批示,被业内誉为“挽救了德宏州的柠檬产业”。
赵金首先肯定了调研报告的价值,称之为“难得的研究报告”。赵金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德宏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州级领导都挂钩一个产业,希望善于发现优势、善于发挥优势,善于谋求发展;希望脚踏实地,潜心研究,抓住重点,一个项目一个产业来突破,来发展壮大。像柠檬这样的产业,资源天下难求。正如报告指出,不把柠檬产业发展好,有负于天然资源的禀赋,有负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赵金要求按照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出大实招把柠檬产业发展上去。
最终,赵金点名龚敬政担任德宏州柠檬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瑞丽市及相关县市参加,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快速推进产业发展。
龚敬政说,德宏州党委政府将发展柠檬产业的担子压在他肩上,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责任和使命,他坚信有压力才有动力,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坚持到底。
德宏州委常委、瑞丽市委书记杨跃国在市四套班子听取了红瑞柠檬产业发展和“亚洲柠檬之都”——中国(瑞丽)现代柠檬产业园规划方案汇报会后斩钉截铁地说,对柠檬产业项目不讨论,不争论,并要求瑞丽市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力推进。
州政协主席主抓“烫手的山芋”
作为德宏州政协主席,龚敬政在2009年被州委书记赵金点将,负责主抓柠檬产业发展。用他自己的话说,拿了柠檬这个“烫手的山芋”。
说起柠檬产业发展,龚敬政如数家珍地说,柠檬最能够体现德宏优势,也是最能够发挥资源优势的一个特色产业。“最多时种过5万多亩的柠檬,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政企关系没有衔接好,农民与企业关系没有理顺,主要还是利益这个核心问题没有处理好,没有完全规范明确,致使产业没有完全培育好”。与此同时,过去,政府负责抓原料,企业负责加工,所以加工厂先建起来了,原料却没有跟上,出现了产业发展上的脱节。面积上去了,但品种、种苗、技术、利益关系问题等没有处理好,农民在柠檬好卖的时候不卖给企业,不好卖的时候又拉来厂里,所以企业、农户左右为难。出现了“空空的工厂,空空的车间”之窘况,教训深刻。
他说,分析问题的核心,“更重要的是科技设施、科技指导跟不上,没有把好育苗这一关,导致育苗一哄而上,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投入成本高,出现了卖苗比种植发展还赚钱的不正常情况。老百姓盲目种植,尝到了苦头,印度大果、尤力克、塔希提……五花八门,什么都种,品种没有经过试验,没有摸索成功;栽培技术、模式不成熟,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有树没有果,或者有树果不多,产量不成气候”。
他说,德宏州的柠檬产业经过10多年的探索发展,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更有非常光明的前景。无论是生长情况还是品质效果都优于全国。实践证明,州委、州政府重点选择这个产业来发展,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国家建设桥头堡战略和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
“政协要做群众所盼、党政所需的事情”。他说,2009年州政协选择重点调研柠檬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考虑。“当时德宏州的柠檬产业发展正处在比较艰难的阶段。通过我们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案,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最终形成了文件,统一了德宏州、瑞丽市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农户的思想,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明确提出了柠檬是德宏富民强州的产业,要花大力气来建设和发展,包括基地问题,种苗问题等等”。他说,“我们首先把住了种苗关,企业为此专门成立了绿洲种苗公司。其次确立了企业的龙头地位,省农科院红瑞柠檬研究所的科技支撑地位,负责种苗技术、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各个方面的工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产业要做大做强,没有龙头企业、科技单位支撑是不行的;同时我们还出台了主要针对种苗环节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钱扶持农户发展”。
他说,另外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高品质、高效益的目标要求,企业亲自种柠檬,奠定最坚实、最重要的产业发展基础。让农民来看,亲自感受企业的发展变化和成果。同时亲自教农民去做,给农民吃“定心丸”。如今企业已经种植发展了8000多亩柠檬示范基地。企业既抓工厂,又抓市场,更抓原料。紧紧依靠科技,将农科院引进来,将全国柑橘领域的顶级专家请进来,将本土专业人才送出去培训,组建柠檬科研人才队伍,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产业化发展是不牢靠的。
他说:“我们算过一笔账,过去种植的5万亩柠檬,平均每亩产量半吨都达不到,按照现在这样的种植标准,1万亩相当于过去的5万亩,它的成果、效益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以最低每亩产柠檬一吨算,两万亩就是两万吨,10万亩就是10万吨。如此一来,可以稳当亚洲柠檬的老大。所以我们追求的是稳健、高质量的基地建设,将基地规模和产量规模很好地结合起来,提质增效。这样企业的加工原料就有了保障。我们不搞千家万户一起上、遍地撒网的种植局面,我们的大目标就是‘亚洲柠檬之都’,重点在瑞丽进行突破,然后向两翼扩张。最终实现全州30万亩、境外禁毒替代种植10万亩,柠檬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今年开始,我们准备的种苗是最好、也是最充分的,老百姓看了以后已经按捺不住了。我的想法是,将瑞丽变成全国的‘柠檬市’。因为在瑞丽,它是新兴的、最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同时,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头、带动的示范作用,选择有资源、有优势,老百姓愿意的地方发展柠檬乡、柠檬村。如今在勐秀、户育,高效益的柠檬种植样板已经有了,这两个地方今后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原料基地、加工基地、研发基地和旅游基地。”
他说,发展柠檬产业,德宏资源条件好,科技支撑好,发展势头好,发展前景好。下一步就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科技支撑的力度,加大基地建设步伐,使柠檬产业沿着这个方向健康快速地发展。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把柠檬抓上去,我们有三个“对不起”:对不起各级领导的关心,因为领导的关心给了我们太多的力量和鼓舞;对不起德宏资源禀赋,因为德宏资源独一无二;对不起父老乡亲,因为柠檬,他们已经交了太多学费。
13年坚守柠檬产业发展之路
13年前,云南鸿宇集团公司董事长马正述选择在德宏州瑞丽市发展柠檬产业。在一些人眼里,马正述放着好端端的生意不做,远离舒服自在的都市日子,“不懂得享受”,偏要追着、咬定柠檬不放松。13年间伤痕累累,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却执著如初,不离不弃,坚守到底,这究竟图个什么?对此,马正述的回答很简单,作为个人来讲,我不想图什么,我做的是光彩事业,只想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记者采访瑞丽市长刀晓瑞时,她这样评价马正述:“砸锅卖铁也不会丢掉柠檬产业”,“觉得他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就是为了柠檬,因为当地老百姓需要这个产业,离不开这个产业。
“我多次向老百姓讲,要充分相信企业,要给人家一定的时间,人家不可能将设备买来、安装好以后永远就这样摆下去”。
刀晓瑞说:“不管过去、现在、将来发展柠檬产业有多少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都不会放弃这个特色产业。不放弃的原因很简单,瑞丽这个地方很生态,国内外的专家都认为,全世界最适宜种植柠檬的地方就在瑞丽,这里的气候、环境、资源得天独厚,一年四季柠檬都在开花结果,最关键的是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有了种植的技术基础,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融洽,大家都看到了很好的前景,并形成了一致的共识:这是一个能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好产业。”
瑞丽市农业局支部书记张应青说,马正述到瑞丽发展柠檬13年来,遇到不少阻力,但马正述一直坚守着,因为马正述认定了这是一个惠民利国的绿色产业,是瑞丽生态农业、生态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并且亲历亲为,深入台地坡地、山区半山区,带领老百姓亲自干,他这种“誓与柠檬共存亡”的精神,这种超乎一般人的远见、胆识和智慧,让他非常钦佩。
张应青坦言,瑞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的产业很多,但没有哪一样产业做成规模,像起步最早的橡胶、咖啡、澳洲坚果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最后都成了其他地方的支柱产业,所以我们不能再放弃这次机遇了。
下决心抓基地建设
骄阳似火的瑞丽。红瑞柠檬研究所。当技术员李进学扒开套袋露出一个体积硕大、呈金黄色的尤力克柠檬鲜果时,引得在场的人一阵惊呼。
据所长岳建强介绍,再过个把月,该所培育出来的如今已经进入盛果期的10亩示范柠檬基地就可以收获鲜果了,平均每亩可产鲜果4.6吨,亩产值两万多元。每亩的投入不过六七千元。如果农户都按这样的示范基地发展柠檬的话,以现在的价格每亩纯收益至少在14000元以上。
示范性的基地毕竟数量不多。事实上,德宏州的柠檬产业(主要集中在瑞丽市)发展历经了13个年头,一直被原料匮乏问题所困扰。以红瑞柠檬公司现有的4000多亩基地面积产量计算,每年的柠檬鲜果也就10000吨左右,还不够企业一个月的加工量。
红瑞柠檬研究所所长岳建强说,为何德宏州柠檬产业一直到2009年,苦苦挣扎10多年还没有成果?因为柠檬的特殊性在于,产值非常高,但前提是要选好地,选好人,资金、技术要到位。但由于地处边疆,加之人的认识,尤其是对技术掌握和运用等等,最终决定了愿望与现实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据红瑞柠檬公司工作人员普俊介绍,柠檬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小、散、远,包括农户种植的在内,总计3.5万亩的柠檬种植面积都不连片,比较散,看不到几百亩、上千亩柠檬连在一起的景象,远远达不到国家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标准要求,因此数量有限的柠檬鲜果多数以鲜销为主,无法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
他说,一个小时可以加工10吨柠檬鲜果的红瑞柠檬生产加工车间,虽然是目前国内最大、也是唯一的柠檬深加工综合生产线,但一年生产加工的时间最多只有一个月,其余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因为没有足够的加工原料做保障,致使多数时候无产品可供,国内外客户的订单都不敢接。
他介绍,多年来,企业为柠檬产业的发展已经投入了一亿多元资金。但原料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痛定思痛。如今企业在省、州、市领导的支持下,改变思路,选择了向农户租地、土地流转等方式一次几百亩、上千亩成规模、连片发展。眼下,这种做法正在瑞丽市户育乡弄贤村委会境内铺开。记者在当地采访时看到,山头上、坡谷中插着一些小旗子,周围迎风摇曳着刚栽下去的柠檬植株。普俊介绍,今年内,公司计划在户育乡种植柠檬4000亩,总计种植10000亩,总投入超过3000多万元。两年后,当这些新种植柠檬进入盛果期和丰产期,加工原料不足的问题将有所缓解。
瑞丽市市长刀晓瑞介绍,在瑞丽,柠檬种植得最好的就是勐秀和户育两个乡,其中户育乡柠檬发展得最好还是属于企业这一块。她说,当前柠檬发展现状,距瑞丽种植10万亩柠檬的目标还比较远。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按照岳建强所长的说法,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柠檬产业尤其如此。从2005年省农科院与红瑞柠檬公司联姻成立红瑞柠檬研究所,并纳入了国家柑橘技术体系柠檬综合实验站、农业部全国柠檬良种繁育基地,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的大力支持。红瑞柠檬研究所的成立,构建、完善了“产学研”一条龙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其技术创新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为柠檬产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被云南省科技厅誉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红瑞柠檬公司被授予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岳建强介绍,具体而言,在人才队伍方面,建立了针对产业链发展的五大学科团队,或者说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备、可以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体系,将来所要做的不过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问题。这五大学科团队,包括品种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栽培技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产品加工及其工艺技术,红瑞柠檬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既承担学科课题,又肩负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重任。
岳建强说,五大学科团队的设置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为柠檬产业的长远发展而服务的,目的是使科技创新成果通过服务体系来转化,进而成为让农民真正喜欢并愉快接受的东西。
他说,通过六年来的实践,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空间还很大;因为消费市场的变化,品种、技术还需要革新,因此不断会有新的品种、产品出来。在柠檬产业发展中,该所选育的品种通过试验,推广到生产中,效果非常好,不仅产量潜力大、抗病性强、果子的品质优良,而且丰产、稳产性有保障,得到了企业、农户和市场的认可。
谈到科技服务团队,岳建强介绍,这支队伍专门走乡串寨、进村入户,将示范技术嫁接到农户手中。“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把技术和成果交给广大的农村和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他说,要发展好一个产业,必须要这样去做,否则农民没有办法来消化实验室里的成果,即便多大的专家去讲授技术,讲完也就完了,没有任何效果。要通过那些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几百亩上千亩连在一起很有震撼力的试验示范基地,将科技很形象、很直观地摆到农民的家门口,跟随科技人员一起嫁接、施肥、浇水、打药、摘果,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最终让农民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和科技成果的诱惑力。试验示范基地就是一所农民的培训学校,可以随时随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超前引领的作用。
“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是科技支撑产业,用科技链和人才链来支撑产业链的发展,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来推动产业发展”。
岳建强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在德宏,目前柠檬的产值每亩都在10000元以上,但我们的目标是要翻一倍,达到20000元以上,即便山坡山地的效益也要达到数千元。
张应青感叹,一个企业,既能与科研部门很好地结合,又能将触角深入最基层的村寨,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和利益分配关系。在瑞丽乃至德宏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红瑞柠檬公司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瑞丽市长:举全市之力支持柠檬产业发展
刀晓瑞市长介绍,瑞丽的柠檬产业发展经过了风风雨雨、曲曲折折这么一个过程,有痛苦也有光明,如今越来越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她说,培植一个产业不容易。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要一下子接受、完全接受或者一步到位,实践证明太难了,特别是前些年受到的挫折。因此要真正形成规模和产生大的效果还有待时日。
不过她表示,瑞丽市政府一定会科学合理规划好适宜种植柠檬的地方,“瑞丽发展10万亩柠檬的规划目标与现实虽然差距比较大,从明年开始,我们每年仍然会力保两万亩柠檬的发展,同时引导好农民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种植”。
她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还有待于理顺,不像种甘蔗那样完善,政府只管发动种植,其他一条龙的产供销服务全部由企业负责运作,所以柠檬产业发展要做到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路子还很长,还有一个过程。
她介绍,从以往的实践经验看,柠檬种植得好、管理得好、效益明显的乡镇村寨,都是汉族居多,他们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因此这部分的示范作用是很成功的。比如勐秀乡麻坎地这个小村庄,在六七年以前很贫穷,村民居住的是低矮破旧的茅草房、土坯房,但是自从种植柠檬后,农户收入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带动了其他村寨的发展。
相比之下,当地的少数民族像景颇、德昂等发展柠檬的过程相对要慢一些,还没有被真正带动起来。要真正解决这个矛盾和问题,还得靠企业、柠檬研究所与农户摸索建立的“红瑞合创模式”,来加大发展力度。
她说:“只有少数民族群众这一块的柠檬种植真正发展起来了,瑞丽市乃至德宏州的柠檬产业发展才算真正做强做大。为什么一直以来政府免费提供柠檬种苗给农户,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从现状看,政府的扶持力度还是不大。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对柠檬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认真研究,协调金融部门放贷,给予柠檬种植户贷款贴息,调动和激励少数民族发展柠檬产业的积极性。我相信党委政府下一步对柠檬产业会更加重视,会在原来柠檬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勐秀的调研。通过调研找准核心问题,对加大投入提供决策依据。”
刀晓瑞认为,企业做大柠檬产业化、规模化的设想很好,政府应全力支持企业,支持农户,将来企业要大力发展标准化基地,在保障所需原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开发生产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她认为,企业在研发系列产品方面已经搞出了不少东西,“相当敬业”。但因为企业只做不说,老百姓在猜测红瑞柠檬这个“龙头企业”是否还存在?“我告诉他们,你们哪里价高往哪里卖鲜果,回过头来还这样说人家。所以,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一定要很好地建立起来。各方都要抛开恩怨,丢掉包袱,专心做好眼前和今后的事情。现在糖价那么高,但其实农民得到的利益很小。在这种情况下,柠檬产业的发展尤其任重道远。”
她说,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党委政府一直没有放弃这个产业,始终在积极协调企业和农户的关系,不断在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户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种植的引导,不断为老百姓寻求销售渠道。为做好柠檬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自己的感觉,柠檬产业如今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看到了希望。现在马总常年驻守在瑞丽,外出的时间屈指可数。他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并且用实际行动在做,使人钦佩”。
刀晓瑞介绍,今年在昆明举行的东盟华商会上,红瑞柠檬公司与两家实力雄厚的企业签署协议,强强联手合作,对柠檬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会更大。“我对马总说,我们会举全市之力支持柠檬产业的发展。红瑞柠檬作为龙头企业的地位、作用不会改变”。
刀晓瑞指出,现在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和扩大企业现有的柠檬种植基地,以保障加工原料的供给,完善整个生产加工所需的产业链,建设、补充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加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实际上,马正述考虑到柠檬种植的土地问题后,配合境外罂粟替代种植,早与毗邻的缅甸方面签订了种植15万亩柠檬的协议,对方已派出人员到红瑞柠檬研究所考察、学习,正在落实种植计划。
红瑞柠檬研究所与企业合作,从前年开始、去年着手建立了柠檬核心示范基地,指导、培训缅方农户,熟练掌握柠檬种植技术,为下一步大规模种植生产打下基础。相信不远的将来,柠檬会在替代种植、促进缅甸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说起柠檬产业发展,马正述可谓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他感叹道,柠檬产业发展走过了10多年风风雨雨,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归根结底,柠檬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农民兄弟的支持。作为企业来说,要依法纳税,搞好产业发展,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为地方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同时政府加强领导和协调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取得多赢局面”。
|